张蕊:数字化赋能中原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策略

2023-06-26 11:26:51 来源:大河网

摘要:中原地区文化积淀深厚,文化遗产资源丰富多样。在党中央高度重视传统文化保护传承,提出“让文化遗产活起来”的新时代背景下,利用数字化赋能中原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让优秀文化遗产借助数字技术“活起来”,促进文化遗产资源和文化遗产研究成果价值转化,为文化遗产的传承创新以及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有效的思路与对策。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数字技术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巨大变革,互联网的出现则使信息的传递发生了根本的转变,人类开始迈入了数字化生存的时代。数字技术是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新途径与趋势,为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提供了可行的技术支持和新思路。


(资料图)

中原文化遗产具有数量庞大、类型繁多、级别高、规模大的特点,其中很多学术价值高但观赏效果不佳,加之遗产保护与城市发展的矛盾、自然条件的缺失、资金技术支持不足、管理体制不畅等因素,使许多文化遗产实体保护传承不力,甚至面临不可逆转的消亡危机。利用数字化赋能中原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让优秀文化遗产借助数字技术“活起来”,在新兴文化消费中“火起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促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数字化赋能中原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意义

一是保存中原文化遗产的原态。数字化形式可以很好地保护文化遗产的原态,可以帮助尚存的文化遗产得以预先地记录与保存,更可以将已经消失的遗产通过一定意义的科学判断后进行复原与再现,当然这种科学判断需要相关专业学科人才进行深入的研究,并且需要和艺术表现领域的专家进行共同研究,从而完成复原与再现的工作。如在博物馆中,数字化的应用使人们直接或间接地接触到展厅内的各种收藏品,从而为这些文物带来最大程度的有效保护。

二是提升公众对文化遗产的认识。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成果可以极大程度地吸引公众的注意力,数字化的形态便于公众的理解,并且能够唤起全世界人民打破国家的界限,彼此了解不同文明、不同文化的异同,特别是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对于数字内容的开发可以达到非常具有时效的效果。数字化的优势在于其有广泛的发挥空间,在尊重历史原貌的同时可以进行充分的艺术演绎,让遗产内容大放光彩,并且易于接受。营造一种大众参与的体验平台,共同分享参与对文化遗产的内容延伸。

二、数字化赋能中原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可行性

技术的革新为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提供了崭新的视角。现代科学技术以其新颖的形式、炫酷的效果和有趣的内涵更能引起公众的兴趣并被其接受,因而在展示、普及文化遗产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文化遗产保护的最终目的并不是让文化遗产进入静态的历史典籍、博物馆和屏幕中,不是让其变成单一、死板、没有活力的标本,而是让其不断发展、生生不息。例如博物馆不仅可以发掘、统计和展示文化遗产项目,制定一系列保护文化遗产的活动,还可以提高公众对于本地区文化遗产的关注。河南博物院早在2018年已率先展开藏品数字化处理系列工作,已同期完成藏品、图书、资料这三部分的数据库建设。尽管亲自参观的体验仍然很重要,但是借助先进的社交媒体和网络环境,观众可以不再受到地域空间的限制,在网上看到越来越多的展品,更便于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

三、数字化赋能中原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策略

一是构建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开发技术体系。数字化技术的优势就在于几乎不占用物理空间,能够高速、便捷、广泛地开发,为文化遗产的完整保护、有效传承、广泛共享和开发利用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保障和有力的技术支持。2018年6月,世界文化遗产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数字化平台(“数字天中”网站和登封“天地之中”微信公众号)正式上线,并与浙江大学签约对遗产点进行数字化考古。“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的数字化处理,对“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今后的保护和科学研究都将发挥重要作用。

二是建立文化遗产数据库和数字化展示平台。文化遗产资源数量庞大,种类繁多,在全面调查挖掘遗产资源的基础上,需要对其进行加工、整理、分类编码,建立文化遗产数据库,使文化遗产以全新的方式永久保存。如正在推动实施的“全球甲骨文数字化建设工程”,把分散在世界各地的约16万片甲骨进行数字化信息采集和整理。通过先进的虚拟现实技术,建立文化遗产数字化展示平台,将文化遗产内容以逼真、科学的形式进行记录与演绎,并且通过合理且富有创意的形式向大众展示,充分调动了公众的感官体验,全方位多视角地向公众传达文化遗产的魅力,增强公众对文化遗产的兴趣。如郑州商都遗址博物馆结合数字媒体技术,将密县打虎亭汉墓中的墓葬绘画进行数字化展示,向观众呈现饱含热情与活力的汉代人间烟火。

三是完善数字化建设资金保障。中原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开发离不开资金支持,各级财政部门需要加大对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资金投入,尤其是具有创新性、带动性和高热点的文化遗产数字化项目,如河南广播电视台打造的“中国节日”系列节目,助力其实现文化“活起来”。此外,应拓宽资金渠道,积极吸纳社会资金参与,并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为文化遗产数字化创造良好的条件。

四是加强数字人才队伍建设。人才是产业发展的核心元素。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与开发工作是一项系统性、持续性和技术性较强的工作,需要人才的支撑。可以加强高校、科研机构对文化遗产数字化专业人才队伍的培养,逐步建立起懂文化、通管理、精技术的复合型文化产业人才队伍,培养一批知识型、智慧型、创意型的复合型人才,进而推动文化遗产数字化的实践与发展。

【作者:张蕊,单位:郑州轻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本文系2022年河南兴文化工程文化研究专项项目《数字时代中原文化遗产保护与创新发展机制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22XWH117】

关键词:

上一篇: 加速AIGC产品和技术升级 万兴科技拟定增募资不超过11亿元_环球实时
下一篇: 最后一页